[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哈巴河县

当前位置: 首页 > 哈巴河县
返回上一页

走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 破解农业增效难题

发文日期: 2010-12-31
农业产业化是传统农业通向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是市场经济对发展现代农业提出的必然要求。换句话说就是:没有农业产业化传统农业就无法过渡到现代农业。因此,哈巴河当前推进农业产业化顺应农业经济发展规律,正当其时。

一、哈巴河县农业阶段与农业产业化之间的关系分析

一般来讲,农业大体要经过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三个阶段。原始农业指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农业是唯一的生产部门;传统农业指虽然形成了农、工、商各自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国民经济基本体系,但农业生产以自给为主仍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现代农业指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工业、食品工业、纺织工业乃至流通部门的进行结合、协作,实现了农工一体化、农工商一体化。

不难看出,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发展阶段规律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总是同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联系在一起,当社会经济条件不具备时,农业产业化是不可能产生的,人为地推行农业产业化也不会获得成功。从哈巴河来看,目前“吃饭种田”、“穿衣种棉”、“养牛耕田”、“养猪过年”的自给自足状况仍然存在,农业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农业的发展阶段,即: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重要时期。

农业产业化是传统农业通向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是市场经济对发展现代农业提出的必然要求。换句话说就是:没有农业产业化传统农业就无法过渡到现代农业。因此,哈巴河当前推进农业产业化顺应农业经济发展规律,正当其时。

二、哈巴河县发展农业产业化的优势分析

(一)哈巴河县具有一定的农业基础,生产条件好,具有实行大规模经营的先决条件。

一是农业基础方面。农业是哈巴河县重要的支柱产业,2009年,农业产值占到国民经济的21.27%。2009年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42630万元,比上年增长4.4%;其中,农业总产值达32536.3万元,比上年增长22.47%。

全年农作物种植面积22533公顷,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7899公顷;油料作物种植面积2492公顷;蔬菜种植面积200公顷。

全年粮食总产量43330吨,比去年增加34%,其中小麦16118吨,同比增长20%;玉米17641吨,同比增长129.3%;大豆8976吨,同比增长12.6%;油料产业7103吨,同比下降36.4。

二是生产条件方面。哈巴河县境内南北长168公里,东西宽9-100公里,行政区域面积为818056.93公顷,其中耕地面积37373.18公顷。县境中南部多为丘陵和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质较好,水源丰富,是我县主要的农业区。

年平均气温5.0℃,年降水量269.6毫米,全年日照2772.1小时,适合大多是作物的生长。县域水域面积175.2平方公里,地面径流主要有额尔齐斯河、哈巴河、别列孜河、阿拉克别克河,年均流量116亿立方米,干流总长433公里。水源充足,作物灌溉方便。

三是部分产业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龙头企业的支柱和带动作用增强。目前,我县共有大型农畜产品加工企业6家,在农畜产品加工企业的带动下,特色种养殖等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进程加快,带动农民增收每人达5136元以上。

按照阿勒泰地区“西牛东羊”的畜牧业发展战略布局,以品种改良为突破口,加快推进了畜群结构合理化、牲畜品种优良化进程,初步形成了以养牛为主,多畜种互补的养殖格局。牲畜年末存栏37.95万头(只),比上年增长22.2%;全年牲畜出栏19.86万头(只),同比下降38.1%;肉类总产量10362吨,同比下降14.3%;全县优质奶牛数量达到万头,万头优质奶牛基地基本形成。

(二)哈巴河县工业实力雄厚,财政收入相对较高,工业反哺农业及财政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等具有特有优势。

近年来随着哈巴河县工矿企业的招商引进数量增加,财政稳定增长,连续多年对农牧业投入逐年增加。完全做到工业反哺农业,力争早日建设成农业产业化大县、强县。

哈巴河县建有矿山企业9个,拥有黄金矿山企业3家,(华泰黄金公司、阿勒泰正元国际矿业有限公司、萨尔塑克金矿),铜矿一家(阿舍勒铜矿),非金矿山5家,其中规模以上矿山企业4家。2009年,全县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60205.3万元。其中轻工业完成1428.5万元;重工业完成158776.8万元。国用企业完成1582万元;股份制企业完成158031.9万元;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591.4万元。

2009年,通过出台“地下部分财政全部担负,地上部分财政担负一半,水费两年内减半征收”等节水灌溉引导激励措施,春季完成膜下滴灌4万亩,秋季实施6万亩。10万亩膜下滴灌工程总投资6100万元,其中财政投资5100万元。通过膜下滴灌,实现了“三节一增”,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有力的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渠系建设力度也进一步加大了,全年投入6000万元,完成防渗渠系221公里。同时在吐鲁库勒片区开挖深水机井18眼,出台每套小型提水设备补助5000元优惠政策,购买提水设备70套,为农牧民解决2万亩土地灌溉用水。

2010年,通过项目资金和县财政资金投入,确保用于水利工程建设投资达到5300万元,完成46.3公里干渠建设,完成86.6公里支渠建设,实现几大干支渠全防渗的目标。县财政投资300万元就地打板鼓励农牧民修建斗农渠120公里。

今年,为加快沙棘基地建设,种植沙棘3万亩,争取3年达到10万亩规模,为年产3万吨沙棘并配套生产系列沙棘产品的深加工项目奠定基础。全力支持淀粉厂扩建,全县土豆种植面积3万亩。我县为鼓励老百姓种植土豆,每亩补助100元。继续实施农机补贴政策,引进了膜下滴灌机100台、土豆种植机40台、土豆收获机15台、黄豆收获机2台、牧草收获机200台,切实提高种植机械化程度,降低农牧民劳动强度,提高种植热情。

三、哈巴河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农牧业发达地区相比,我县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总体水平不高、规模小、实力弱,严格意义上仍处于初始阶段,加快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十分弱小。

由于经济发展条件的制约,哈巴河县农业龙头企业大多规模小、实力弱、管理水平低,产权单一,还处于发展的初期。特别是少数龙头企业没有建立什么基地,对农户带动作用就更小了。加工型农业龙头企业偏少,并且仍然处于初加工阶段,深加工、精加工相对薄弱,难以拉长销售时间,拓宽销售空间,提高加工值,因此带动力还不大。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基地和农户之间还停留在以产品买卖关系为基础的低层次合作。

哈巴河县齐巴尔富民淀粉厂于2006年成立,注册资金300万元。工厂成立之初定位为大型淀粉加工企业,采用企业+农户+基地生产方式。设计日处理马铃薯260吨,年生产能力23400吨(按三个月生产期计),年产马铃薯淀粉4680吨,产值约2250万左右;但后期由于实际规模小,技术欠缺,原料不充裕,管理水平落后等诸多因素导致2007年实际产量仅为360吨;而且在销售价格方面也未占优势,企业利润甚小,整个过程导致了企业对农户的带动作用微小,并未凸显出企业成立之初对农户宣传的效益,使农户种植热情减低。2009年富民淀粉厂被新疆康元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收购。

(二)农业生产还未形成大规模经营。

单个农户无论从生产能力还是生产规模来说都是弱小的,只有把多数农户联系在一起,同时进行同一种作物的生产时,才能使其形成规模,才能对市场的冲击进行抵抗,既农业合作社的建立。

哈巴河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较慢,集体经济组织对农民大多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目前已建立的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有27个,但规模小、稳定性差,影响不大,特别是由农民自发组织起来的比较少。难以形成作物规模化种植。由于没有健全的科工贸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以及法律公正、农技推广、防疫检疫、技术标准、技术咨询、环境保护在内的服务组织,难以在广大农村构筑多层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2008年,哈巴河县各村参加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农户不到8%,与龙头企业有直接联系的农户不到30%,截至2009年加入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及与企业有直接联系的农户数尚未达到50%,大量的农户仍然徘徊在“产业化”大门之外,独自承担生产和市场的风险,这就制约了哈巴河县的农业大规模生产和经营。

(三)利益机制还不够完善。

利益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的核心。完善的利益机制是农业产业化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一方面,龙头企业扶持生产的机制没有健全,加工、运销企业不能自觉地扶持生产,不能自觉地为生产环节提供资金、技术等各项服务,不能自觉地让利于农;另一方面,龙头企业与农户双方普遍没有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互助协作、联动发展的关系,因而不能做到同甘共苦,不能形成长久的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

四、哈巴河县农业产业化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工作方式的创新是农业产业化有效发展的基本前提。许多地区的发展经验证明,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政府的重要责任应当是营造产业发展环境,提供公共产品服务。主要作用领域包括3个方面:一是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通过发挥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工具的产业导向功能,防止出现产业结构趋同和低水平过度竞争等现象。二是重点投资农村公路、农田水利等公共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解决农村区域产业发展在这方面普遍面临的矛盾,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不可缺少的基础性支撑。三是制定规范的市场规则和制度,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保护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合法权益。目前,在政府全面退出农业生产和流通过程、其主要职能转变为提供必不可少的公共产品服务的同时,建立起以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为主体的新的农业发展机制。而只有这一新的农业发展机制的形成和逐步完善,才能依托农业产业化的推进,为哈巴河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必须创新龙头企业的带动功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龙头企业的培育必须跳出传统的单纯财政扶持的误区,创新工作思路,实施新的举措,重点在3个方面寻求突破:一是大力引进和培育有实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产业带动作用。二是在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创新性地建立契约联接、利润分配联接、资产联接等多样化的利益联接方式,构建全新运行机制,确保龙头企业高效率运转,产业带动功能显著增强。三是依靠合理适度的政策倾斜,构建龙头企业发展的激励机制,促使龙头企业之间形成优胜劣汰的良性竞争态势,有效强化其产业带动功能,从整体上提高龙头企业的运行质量。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需要创新原料生产基地建设方式。

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稳定的原料生产基地是龙头企业的基础性依托,是保证农业产业化发展中支柱产业快速成长和主导产品有效开发的现实基础。推进农业产业化必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原料生产基地建设方式的重大突破和创新。在当前情况下,关键是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前提下,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有效流转。在这方面政府应有所作为。比如:对土地流转工作实行激励补助。我们看到过这么一个案例,某某县对集中连片流转土地面积50亩以上,经验收合格的,县财政按每亩50元的标准给予村集体经济组织一次性补助,对当年新增土地流转面积500亩以上,且土地流转工作管理规范的乡镇(街道),县财政按照每亩2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工作奖励资金等政策。与此同时,政府还要积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主要是农村的低保和看病的问题,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农民才能自愿离开土地,主动“让出土地”,实现土地向种田能手、业主大户、龙头企业集中,提高土地的经营效益。但从根本上看,原料生产基地建设与龙头企业切身利益高度相关,龙头企业应当在原料生产基地建设过程中发挥关键性的主体作用。第一,龙头企业以技术服务为导向建设原料生产基地。通过为农户提供生产特色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培育专业村和专业乡镇,把满足农户技术需求与建设稳定的原料生产基地有机地融为一体。第二,龙头企业以利益保障为导向建设原料生产基地。通过与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或农产签订有法律效力的购销合同,构建稳定的利益联接机制,以有效的利益保障激励专业村和专业户发展,并以此为基础,最大限度地建设具有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四)推进农业产业化必须创新和提高农民的组织化形式。农民是农业产业化的主体,只有其经济利益得到合理保护,农业产业化组织体系才能正常运转。就实质而言,农业产业化绝不是不同利益主体的简单拼接,最关键是必须在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建立内在利益关系,形成有效的利益制衡机制,为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农民利益保护提供重要的制度基础。由于千家万户的农户基本上处于分散孤立状态,靠单个龙头企业直接连接点多面广的千百万农户是极其困难的,不仅会大大增加经营成本,而且容易产生损害龙头企业和农户双方利益的各种摩擦,使产业链难以稳固和规范。因此,要想发展产业化经营,就必须加强多种类型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对促进农业生长要素的合理配置,抵御市场风险,增强利益保护能力,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从哈巴河县来看,由于政策支持相对不足,不同类型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还存在许多现实障碍,如普遍经济规模小、服务功能有限;抗风险能力较弱等。因此,当务之急是必须把对农民自己组建的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放在与龙头企业同等重要的位置,运用财政、金融、税收等工具给予有效的政策支持,在赋予合法地位的条件下促使其合作领域不断拓宽,服务层次显著提高,利益保护功能明显增强,通过与龙头企业建立规范的利益联接机制,形成效率更高和稳定性更强的农业产业化组织体系。

(五)农业产业化必须全面推进农业技术进步。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同时就是对传统农业进行根本改造的进程,而这离开了农业技术进步的有效推动将是十分困难的。在一定意义上,技术进步就是农业产业化的灵魂和根本动力。在供给因素上升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中,在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的历史条件下,任何一个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如果本身是低技术层次的,其产品附加值也一定不会高,市场竞争力也不会强。没有科研开发和应用的农业产业化将注定没有生命力,特色资源只有与技术进步有机结合,才能构建稳固的产业基础,保持持久的产业竞争优势。因此全力抓好四项工作:一是龙头企业要通过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构建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龙头企业要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合作,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步伐,积极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二是按照产业化的要求继续深化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改革。稳定现有农技推广队伍,扶持集体、民办等科技服务组织,实行多元化发展。鼓励农技人员创办和领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入股等形式与龙头企业和农户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三是切实抓好科技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素质。要采取多种形式,培育有关的专业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才,尤其要加强对生产基地农民的培训。在继续加强农业技术特别是成套农业技术培训的同时,还要通过培训提高农户的市场意识、合作意识、信用意识、质量意识等,使广大农户真正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四是继续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要发展“开放型农业”,实行招商引资、立项争资、民间融资“三资”并举和资金、技术、项目三管同上,多渠道增加对技术改造和支持农业推广体系改革的投入,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

持笔人:王芳

参考文献:

1、哈巴河县十二五规划

2、阿勒泰地区统计年鉴2007-2009

3、哈巴河县领导干部手册2006-2010

哈巴河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